尊敬的家长朋友们:
您好!
广东近期天气炎热、降雨频繁,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,广东省已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,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。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经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,关键都是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。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,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。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,增强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防护意识,我们特此向您普及相关知识,并恳请您配合采取预防措施,携手为孩子们筑起健康屏障。
一、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伊蚊(如白纹伊蚊、埃及伊蚊)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。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,可伴有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症状,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-7天,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。
高烧急袭
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℃甚至40℃以上,体温持续高烧不退,就像身体里有个“小火炉”熊熊燃烧。
剧痛缠身
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、关节肿胀,可伴有全身性肌痛,浑身疼得就像被人使了“酷刑”,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,疼到让人走路都打颤,要知道“基孔肯雅”的含义就是“屈曲如被折断”,描绘了患者因剧痛而弯腰的姿态。
皮疹显现
高烧数天后,过半患者躯干、四肢的伸展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,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。
人感染后,潜伏期1-12天,通常3-7天出现症状。发病后一周内患者血液中含有病毒,这时可能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他人。
跟登革热症状相似
大家看到这里可能就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,怎么越说越像登革热呢!
是的,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由伊蚊传播,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发病初期都有高热、头痛、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,容易混淆。
不过,二者也是有区别的,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,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。
重要提示
1. 感染基孔肯雅热,大多数患者能完全康复,但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甚至数年,影响生活质量。
2. 婴幼儿、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)感染后风险更高,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,需特别关注预防。
二、如何预防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?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,因此预防的核心是防蚊灭蚊,建议您和孩子采取以下措施:
(一)翻盆倒罐清积水,
不给蚊虫留温床
1、室内清积水
(1)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(每星期至少1次),勿让花盆托盘留有积水。
(2)及时清理厨房和卫生间闲置容器、饮水机托盘等积水。
2、室外清积水
1、(1)重点排查房屋前后、花园、阳台、天台、水池、树洞、绿化带等地,及时清理废弃容器、水养植物的容器、轮胎、杂物、塑料垃圾、竹筒等积水。
(2)各种闲置盆罐、饮料罐、食品盒、玻璃瓶等废弃容器,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。
(二)积极动手灭蚊虫,
家里家外无死角
居家发现有成蚊时,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、蚊香、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等灭蚊,施药前先关闭门、窗,施药后人员离开,0.5~1小时后再打开门、窗通风20分钟后,人方可进入室内。也可电蚊拍等击杀。
(三)严防死守防叮咬,
个人防护记心间
1、室内防叮咬
家居安装纱门、纱窗(纱网筛目小于20目,即筛孔平均边长0.9mm),在纱窗上喷洒杀虫剂效果更佳;睡觉时使用蚊帐。
2、室外防叮咬
(1)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。
(2)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(上午7~9点和下午4~6点)在树阴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。
(3)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、驱蚊酯、派卡瑞丁、柠檬叶、桉叶油等成分的驱蚊产品。
三、旅途防护不松懈,
平安出行才舒心
(一)出行前:提前查询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流行状况,准备宽松、浅色的长袖衣裤,含避蚊胺、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等防蚊物品。
(二)出行时:尽量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地方,清理居住地室内外(如花盆托盘、水桶、花瓶等容器)的积水;要关好房间的纱门、纱窗,使用蚊帐、蚊香等防蚊用品;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搽上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,并依照说明重复使用驱蚊剂。
(三)归来后:14天内留意自身健康状况,若出现发热、关节痛/肌肉痛、皮疹等症状,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旅行史和暴露史。
四、学校采取的防护措施
为确保校园安全,学校已每日进行环境卫生检查,重点清理积水区域,并请专业消杀团队对两校区校园环境进行消杀。
五、您的配合至关重要
(一)请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,如出现发热、关节痛等症状,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。若开学前孩子出现症状,请及时就医并告知班主任老师。
(二)提醒孩子避免在树丛、草丛等蚊虫密集区域玩耍。
(三)与孩子共同学习防蚊知识,养成健康生活习惯。
孩子的健康需要家校共同守护。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!让我们携手行动,为孩子们营造安全、安心的成长环境。顺祝家庭幸福,平安健康!
校医室
2025年7月25日
供稿 | 陈飞燕(校医室)
一审 | 徐 晓
二审 | 罗志华
三审 | 范顺俊
排版 | 范 欣
校对 | 陈飞燕
责编 | 张 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