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春节假期结束,
中小学、幼儿园迎来了开学,
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,
学校和幼儿园作为人员密集场所,
传染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。
根据近期市疾控部门
关于2025年校园春季
重点传染病风险评估,
目前校园应重点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
有流感、新冠、水痘、流行性腮腺炎;
应重点预防的肠道传染病
一、呼吸道传染病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流感病毒容易变异、传染性很强,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,感染后往往全身症状较为明显,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、高热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等。
新冠主要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,而且传染性相对比较强。新冠早期通常会出现发低烧或者干咳、身体乏力,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塞、流鼻涕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部分轻症新冠患者不伴有明显临床症状。
水痘由水痘—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1~14岁为高发年龄。水痘患者是这种病毒的唯一传染源。患者自发病前1~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,均有传染性。
流行性腮腺炎好发年龄为5~15岁,冬春季常见。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、唾液的吸入而传染,接触病人后2~3周发病。患儿主要特征为单侧面部肿痛,一般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发展,边缘不清。面部局部皮肤紧张,发亮但不发红,触之坚韧有弹性,有轻微触痛。患者张口会导致疼痛加剧。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~4天时会影响对侧腮腺,双侧肿胀患儿约占75%。腮腺肿胀3~5天到达高峰,7~10天逐渐消退。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、畏寒、咽痛、全身不适等表现,严重者可伴并发症,如病毒性脑炎、睾丸炎、胰腺炎、卵巢炎、心肌炎等,少数患者出现听力损伤。
二、肠道传染病
诺如病毒肠炎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、接触患者排泄物以及污染的物体表面、环境等感染。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。成人腹泻较多,儿童则呕吐较多。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造成的儿童常见传染病,感染后在患者手、足、口腔甚至面部、四肢等部位出现疱疹或者皮疹的疾病。传染性较强,为自限性疾病,5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感染。
三、预防措施
这些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密切接触传播,希望广大师生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,从而减少上述这些传染病传播的风险。
一是加强环境清洁,保持教室内的卫生。每天上下午可以给教室通风换气,促进室内空气流通。
二是对于疑似诺如病毒感染学生的呕吐物或者排泄物,以及被其污染的环境,要及时规范消毒。使用含氯的消毒液,覆盖呕吐物或者排泄物的表面至少30分钟后清理。相关的用品也要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至少30分钟。同时,在清理被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,要佩戴口罩和手套,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直接接触污染物导致的传播。
三是加强健康监测,做好因病缺课的监测和登记,提倡学校和教职员工不带病上岗或者上课,防止将传染病带入班级或者学校。
四是组织学生、教职员工开展体育活动和健身锻炼,提高自身抵抗力,从而减少疾病感染的风险。
五是对于疫苗可预防性疾病,建议大家及时全程接种疫苗,从而强化免疫屏障,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。
校园传染病的早发现和早处置非常重要,这样可以减少疫情发生的风险和规模。
来源:市教育局体卫艺科、中国疾控中心
转自:珠海特区教育